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8期
编号:13118778
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一种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有效的辅助呼吸的方法,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辅助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和球囊人工通气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法后的建立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一次插管成功情况和心脏复苏成功情况。结果:球囊辅助组的建立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心脏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5.83%,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的62.50%和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实践过程中,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较,采用球囊辅助呼吸方法的整体复苏效果优异,是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靠选择之一。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8-011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8.058

    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其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1]。鉴于此,为了探究一种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有效的辅助呼吸的方法,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的相关研究总结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3±5.89)岁。根据患者实施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辅助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通气方法

    1.2.1 气管插管组 本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法[2]。

    1.2.2 球囊辅助组 本组患者均采用球囊人工通气法[3]。根据美国AHA《2010AHA CRP&ECC指南》[4]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约为100次/min,按压深度约为45 mm,按压与放松比为1∶1,同时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并以球囊—面罩通气进行呼吸支持,频率为10~12次/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法后的建立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一次插管成功情况和心脏复苏成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复苏指标比较

    球囊辅助组的建立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球囊辅助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心脏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5.83%,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的62.50%和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患者而言,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因此,及时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回顾相关临床历史资料,总结后发现,在现代复苏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众多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4]。我国的抢救成功效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欧洲国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而美国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已经超过95%以上。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以及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我国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水平逐年提升。同时,将研究的重点也集中在如何构建有效的人工通气机制上来[5]。临床病例和报道资料结果显示,在实施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实践过程中,实施胸外按压同时给予有效的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一次性复苏成功率[6-8]。但是,临床抢救的情况往往受众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迅速建立气管插管通气。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球囊辅助呼吸的方法代替气管插管的方法。

    从本文比较数据上分析:采用球囊辅助呼吸方法抢救的患者,一方面在建立通气时间和血氧饱和度两项指标上,表现具有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在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心脏复苏成功率两项指标上,也表现优异。从而证明了球囊辅助呼吸方法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比较优势。而上述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的同类报道结果保持了一致性。

    因此,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实践过程中,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较,采用球囊辅助呼吸方法的整体复苏效果优异,是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靠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杨铁城,于东明,任添华.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8):581-583.

    [2]张东,王育珊,刘德新,等.心肺复苏中机械通气选择时机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627-3629.

    [3]韩文斌,刘巍,宋斌,等.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308-311.

    [4]吕剑杰,方剑俊,潘杰锋,等.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4):388-390.

    [5]吕爱莲,胡松.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51-453,457.

    [6]张晓明,金鹏,杨华,等.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35-138.

    [7]任晓红,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54-556.

    [8]符岳,姜骏,许婉华,等.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4):513-516.

    (收稿日期:2014-11-10) (编辑:欧丽), http://www.100md.com(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