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6
编号:13633488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6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6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2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65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功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1]。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5月-2014年4月对35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6周,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97±9.7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6.81±9.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训练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等。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评分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和比较。

    1.2.2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偏瘫或其它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常出现绝望、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拒绝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针对不同性格患者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让患者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能感受到亲人的关心,减轻心理负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训练的主动性和依从性。(2)功能康复。临床资料表明,脑卒中后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行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对抗异常运动模式、防止或对抗痉挛、保护肩关节及诱发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2]。因此,早期康复护理的重点就是要强调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即患者上肢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前伸,伸肘;下肢保持稍屈髋,屈膝,踝中立位[3]。鼓励患侧卧位,增强患侧肢体的刺激。但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要每1~2小时帮助患者变换一次体位,促使肢体的伸屈肌力得以平衡。为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四肢关节都应尽早行被动运动。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牵拉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挛缩和变形[4]。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15 min/次,每天不少于3次。开始运动时动作要柔和,幅度要小,保证在患者的可接纳范围内。但关节的被动运动并不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因此,要尽早帮助患者主动运动。一般患者肌力达到三级以上时,可采取主动运动,由患者自己完成握手、按摩、抬腿等活动[5]。活动量要循序渐进。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主动活动,如翻身训练、桥式训练、坐位训练等,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下床站立,防止异常痉挛模式[6]。从第五周开始,可视情况开始步行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对患侧手、肩及下肢的按摩,2~3次/d,20 min/次,防止肌肉萎缩。在肢体锻炼的同时,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利用已有功能逐步引导、恢复遗失功能[7]。护理人员主要训练患者上肢功能,从抓取大物品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手指精细化操作,使患者最大可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有目的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防止误吸及呛咳[8]。对失语患者,通过失语刺激疗法帮助修复言语功能;对构音障碍者,有针对性加强舌唇肌肉训练、口语训练、听力训练等,鼓励患者多说话,并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量表)比较,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干预,减少负性情绪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该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帮助观察组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加强关节的被动、主动运动以及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之心理护理,增强了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信心和依从性,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通过6周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萍,刘增军,丁海敬,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7):747-749.

    [2]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19):4038-4040.

    [3]奚淑平,岳英,刘慧丽,等.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2663-2664.

    [4]朱德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康复护理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9):1416-1418.

    [5]于春荣,刘会媛,李鑫,等.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32-133.

    [6]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77-78.

    [7]陈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702-704.

    [8]廖喜琳,包艳,刘海兰.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8):2111-2113.

    (收稿日期:2015-05-02)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