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2832428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3期
     【摘要】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在疾病的进程中患者精神衰退、社会功能缺陷是该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因此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随着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呈现多种形式,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开放管理模式、Orem自护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工娱治疗、利伯曼康复技术等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旨在为精神分裂患者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55-03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疾患中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以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该疾病易复发,复发后有53%的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1],而社会功能衰退是导致精神残疾最常见的精神疾病[2]。文献[3]研究发现,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难以有效改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在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各种康复训练治疗,使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改善和功能恢复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以后,精神症状逐渐恢复,但是精神康复不仅是症状的消除,更主要的是指社会功能的恢复,而药物治疗本身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有限的,此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各种康复治疗,使患者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4],防止功能减退,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

    2.1 开放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神科医疗机构均系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脱离社会,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加速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退缩,造成疾病慢性化,并逐渐走向精神衰退,造成精神残疾[5]。从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权益维护更加规范,围绕自愿和知情两个基本原则,在住院各个环节做了相应调整,医院针对自愿患者及病情需求方面给予重视、支持和改善,开设了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后,首先要经过门诊的初步筛选及病房双重评估,确定患者是否符合住开放病房的条件,开放病房不同于封闭病房,在开放病房的患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在生活和物品管理上有更多自主性,可自由出入、自我管理、自主服药、自己安排探视时间,这种管理方式促进了患者与外界的接触与情感交流,有利于患者的精神康复和增强自信心。张瑞芬等[6]以这种开放式管理模式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提供了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施开放管理模式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监护和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患者出走或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公众危害事件,但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掌握好患者开放标准,加强对开放环境中康复训练活动患者的巡视与沟通,掌握病情变化及其心理动态,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7]。

    2.2 Orem自护模式的实践

    奥瑞姆(Orem)的自护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认为自我照顾的需要是护理的重点,奥瑞姆(Orem)在精神疾病应用方面相比其他康复治疗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且研究的数量不多,但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反映了Orem自护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邬东红等[8-9]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对1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研究,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起床、洗漱、进食、大小便等日常指导和训练,对部分有自理行为患者进行激励强化,促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强化并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约束和矫正患者不良的认知行为,发掘患者自护潜能。此外,李峰等[10]也采用Orem自护模式的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现有的自理能力基础上,帮助患者补偿其不足,改变其疏懒行为,克服自理的缺陷性,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由此分析,Orem自护模式能强化患者的自我料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使患者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照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训练方法安全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2.3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康复治疗手段,在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从简单的方法训练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一般情况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早期认知-行为-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培养患者自我认知和行为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及智能状态的改善[11-12],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症状的认识能力,改善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13-15]。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与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密切相关,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地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新认识真理,逐渐改变不良认知并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传统的单用药物治疗控制复发率可靠性较低,建议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出院后各个时间点的复发率[16]。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训练是减少患者精神残疾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强化或弱化某一种行为,以消除不良习惯或行为,帮助患者学会处理问题,应对各种实际困难,训练内容通俗易懂、有趣味性,患者容易接受并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精神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实施行为矫正和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的慢性功能残缺,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7-19]。, 百拇医药(班瑞益)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