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03232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0例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NAFL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疗效为81.67%,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还原型谷胱甘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152-0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代谢应激疾病,和机体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随着肥胖症、代谢综合征与高血脂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促使NAFLD发病率也相应升高[1]。针对NAFLD患者,因肝细胞内存有脂肪沉积物,长此以往,易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经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对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起到改善,从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2-3]。对此,本院以2013年1月-2017年

    4月收治的120例NAFLD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NAFLD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诊断NAFLD的标准:无饮酒或饮酒时,男性乙醇折合量低于140 g、女性低于70 g。排除原发性NAFLD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和肝区隐痛、肝脾肿大与乏力等症状患者;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呈现轻度-中度升高患者;血脂紊乱和高血压、体质量超重与内脏肥胖等综合征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弥漫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特定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等脂肪肝[4-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8~63岁,平均(50.34±7.7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7例。试验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6~61岁,平均(50.62±7.81)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手段,如禁忌烟酒、调整饮食结构等;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新鲜蔬菜的摄入为主;适当控制患者体重,增加有氧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6]。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名称:阿拓莫兰,生产厂家: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67)1 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治疗28 d;若为肌注,则选择600 mg本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待其完全溶解后,注入患者肌肉内,治疗28 d。多烯磷脂酰胆碱(名称:易善复,剂量:456 mg/粒,生产厂家:A.Nattermann&Cie.GmbH,批准文号:H20100534),胶囊药剂,2粒/次,3次/d,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剂量,但不可超过1 368 mg/d[7-8]。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予以判定,即通过对患者空腹静脉血采集的方式,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运用,并依据氧化酶法,对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血清水平(TC、TG)予以检测[9]。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疗效81.67%,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关于NAFLD发病机制研究尚待明确,但“二次打击”学说,作为目前高度认可的NAFLD发病机制,即首次为胰岛素抵抗力较弱、脂质代谢紊乱;二次打击为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在影响肝细胞凋亡与炎症的基础上,诱发NAFLD[10]。还原型谷胱甘肽主要由谷氨酸和半胱氨酸构成,可在机体细胞质内自然分解生成三肽化合物,具备解毒与抗氧化的作用[11]。多烯磷脂酰胆碱以二亚酰磷脂酰胆碱作为活性成分,通过对细胞器、肝细胞的主观融合,将低密度脂蛋白向高密度脂蛋白转变,改善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问题[12]。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试验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其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54.6±15.4)IU/L、AST(52.2±14.5)IU/L、TBIL(28.7±7.3)μmol/L;血脂指标:TC(2.1±0.7)mmol/L、TG(4.5±0.9)mmol/L;临床总疗效96.67%,其中显效88.34%、有效8.33%、无效3.3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董诗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