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291621
延续护理对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后焦虑情绪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焦虑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43.30±32.00)分,高于对照组的(114.00±3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7.50±8.00)分,低于对照组的(53.20±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注意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及定期运动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预后。

    【关键词】 心脏介入治疗; 延续护理; 缓解; 焦虑情绪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9-0-02

    心脏介入治疗后由于存在并发症等危险因素,若患者出院后不能够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及合理运动等,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使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因此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应加强延续护理,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后焦虑情绪的缓解效果,特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2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2例。纳入标准:(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2)均能够耐受心脏介入治疗;(3)首次接受支架植入者;(4)可自主表达需求,意识健全者;自愿配合随访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实质性器官疾病;(2)恶性肿瘤;(3)造血功能障碍或者血小板明显减少;(4)神志不清楚;(5)近期活动性出血;(6)有支架植入史患者;(7)手术失败者;(8)拒绝配合随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72.00±1.23)岁,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起搏器置入术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69.20±2.15)岁,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2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起搏器置入术4例。两组患者性别、手术类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具体如下:(1)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护理工作经验在2年以上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均具备良好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较强亲和力,能够掌握延续护理的工作内容和步骤。(2)评估。出院前,收集患者资料,记录并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联系方式以及对相关疾病认识情况等,建立患者档案,评估患者的心理、身体等状况,并及时发现患者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其护理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由具有丰富专科护理经验的医务人员自行设计相关随访手册,同时经上级医师考核,确保其可行性和准确性。(3)家庭随访。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人员进行家庭随访,即护理人员当面了解患者的药物服用情况、饮食情况、日常运动及心理状况等,在延续护理过程中,准确评估患者目前状况,并根据护理经验帮助患者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门诊复查;护理频率:每月1次,对于自我情绪调解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护理起止时间:从患者出院后开始一直到出院后1年。(4)电话随访。建立患者电话回访本,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用药及运动等方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饮食及用药等护理指导;护理频率:患者术后第1个月内,每周1次,第2个月起,每2周1次;护理起止时间:从患者出院后开始一直到出院后1年。(5)网络回访。护理人员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来发布一些健康知识,并解答患者出院后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其常规出院指导,并告知其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焦虑及依从性情况。自我护理能力的判断标准: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进行评分,其主要包括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自我護理技能。每项50分,满分200分,分值与护理能力成正比。根据国际统一标准焦虑评测表对患者进行评分,严重焦虑,>80分;中度焦虑,60~80分;轻度焦虑,50~59分;无焦虑,<50分[3]。采用医院自制的《冠心病出院患者行为依从性量表》对患者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注意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及定期运动4个方面。根据患者执行医嘱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出院1年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43.30±32.00)分,高于对照组的(114.00±3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比较, http://www.100md.com(李岩 林陶玉 王徽)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