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89852
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患者康复、用药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于患者康复、用药、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时间将其分为早切开组62例,晚切开组46例,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用药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早切组患者气管切开后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切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与镇痛类药剂使用时间均短于晚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ICU时及出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后,早切气管可减少患者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减少镇静、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时间,且对临床中因切开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脑血管病; 气管切开; 康复; 神经功能恢复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7.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7-0-03

    重症脑血管病在临床中属于神经科的急重疾病,是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的一种危险疾病,该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该病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帮助其进行自主呼吸的调整[2]。但进行机械通气后,患者肺部感染概率会显著上升,此时需要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处分泌物,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这可以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3]。而需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通常需要将患者气管切开,这有助于患者将呼吸道中的痰液排出,让呼吸保持通畅。但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该何时进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并无准确定论[4]。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切开气管的时机对于重症脑病患者康复、用药、神经功能情况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已成年。(2)患者皆为重症脑血管病影响呼吸功能,进行机械通气。排除标准:(1)患者各重要器官伴有功能衰竭。(2)进行过气管切开的患者。(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处于濒死状态。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前提下,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切开组62例,晚切开组46例;早切开组患者切开时间为入住ICU时间≤4 d,且机械通气时间≤4 d;晚切开组患者其入住ICU时间5~14 d,机械通气时间5~10 d,两组患者均在ICU病床监护下进行气管切开,主刀医师为患者主治医生。早切开组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6~77岁,平均(61.23±8.25)岁。晚切开组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0.81±8.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采用经皮旋转气切套装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1)将呼吸机氧浓度调整为100%,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监控。(2)患者采取仰卧位,肩部下方垫上薄枕,使头部后仰,气管向前突出,将分患者口部、咽部、氣道中的分泌物吸净,将导管气囊气放出,再将气囊缓慢推进到环状软骨上方,再将气囊进行适量充气。(3)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后,进行铺巾,找到患者2~3或3~4气管环间隙作为穿刺点,使用麻醉药物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垂直穿刺,将少量的利多卡因注入患者气道,之后将皮肤处进行横切1.5~2.0 cm,将穿刺套管针传入气道处,确认穿刺针在起到后,将枕芯退出,留置外套管在气管内。(4)退出外套导管后,将螺旋扩张器放入生理盐水10~15 s后,沿水平面45°,尖端指向足端后顺时针进行旋转,让皮肤、皮下组织、气管壁得到扩张后进入气道。(5)之后采用逆时针方向将螺旋扩张器退出,将导引管中的气切套管沿导丝送入气管内,确定无误后,将导丝导引管放置固定于套管处,将起到痰液吸净后连接呼吸机。所有患者气管切开方法相同。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部分患者给予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青霉素。镇静类药物为止痛药类型,抗生素药物与镇静类药物均通过静脉给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平均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间。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该评分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急性生理评分、年龄、慢性健康评分,共包含12项生理指标,理论最高分为71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病情越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重,0~1分为正常或接近正常,轻度2~4分,中度5~15分,重度16分及以上。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患者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间、APACHE、NIHSS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气管切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百拇医药(王飞 王婷 李峰 康海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