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2025
编号:13810223
通经导气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0例。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诊治指南协作组《中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并经脑MRI或CT确诊者。(2)中医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工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6个月;参考改良的Ashworth法评定,瘫痪侧上肢肌张力属于Ⅰ~Ⅳ级;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治疗;近期未服用肌肉松弛药及镇静药物。排除标准:患有运动、感觉及认知障碍等疾病,如严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骨折、痴呆等;双侧病变及肢体平衡障碍;心、肝、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严重;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疗效等影响疗效判定;妊娠妇女及精神病。将此80例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和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4~74岁,平均(60.62±5.22)岁;病程42~72 d,平均(54.22±4.97)d。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3~75岁,平均(60.33±3.75)岁;病程41~75 d,平均(55.35±3.7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治疗期间两组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对症处理。

    1.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通经导气针刺法治疗,取扶突、肩髃、肩髎、尺泽、手三里、手五里、合谷、上八邪、阳陵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