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3.10.15
编号:882
保障老者利益是王道(社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生命时报 2013.10.15
     ——写在第一个“老人节”来临之际

    养老是件大事,每个人都希望年老后能颐养天年。不过,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令人担忧。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联合国将91个国家适合养老的程度进行了排名,其中,瑞典高居首位,阿富汗排名垫底。排名前20的国家主要来自西欧、北美,也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而一向以尊老敬老传统闻名的中国,只排在了第35位。这一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多少还是丢了“敬老大国”的面子。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在他主张的“王道”中,将“老者”的利益保障放在首位。历史行至今天,中国老龄人口已接近2亿,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依然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每个人都关心的大事。最近一段时间,“以房养老”、“延迟退休”、“退休后再就业”等提法不断出现,这让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了物质层面。

    的确,安享晚年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充足的金钱储备、适合养老的地方、生病时有人照顾……这些都能保证老年人生活无忧。但心理学家一项涉及近万人的调查显示,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非物质因素。

    对老年人来说,在走完了人生大半路程后,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尤其是来自子女的体贴关怀。放假时常回家看看,平日多给他们打个电话报平安,听他们唠叨唠叨“当年勇”,陪他们去公园散散步……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幸福。让老人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不孤独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可现实中,老人的精神慰藉似乎比物质满足更来之不易。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其一,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代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儿孙满堂难以实现,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甚至没有子嗣,老人“独守空房”、更易伤感。其二,社会流动性加强,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他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和社交中,让老人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其三,传统尊老观念的淡薄,使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关心,觉得自己是“老没用”的,内心绝望。

    为了给老人带去更多的精神关怀,三年前,我们将“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两年前,我们把关心“空巢老人”列为公益活动;今年,我们又将“九月初九”列为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其实,给老人多些关心,不需要太多制度。对子女来说,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待”,留下莫大遗憾。对青年人来说,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