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10.16
编号:17907
致癌食物也分等级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5.10.16
     致癌食物也分等级

    很多致癌说法无科学依据,但烟酒、黄曲霉素等有明确致癌作用

    一直以来,“牛奶致癌”、“草莓致癌”等传言从未断过。“食物致癌”的说法五花八门,到底哪些食物有致癌依据?它们的“致癌等级”如何?《生命时报》特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为你拨开迷雾。

    致癌物分4个等级

    致癌物是指能诱发人患癌的“坏物质”,它的范畴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物理物质及生活、工作方式等。1965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开始了确定致癌物的工作,并于每年发布更新致癌因素的信息,最终,将致癌物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不少与食物相关。

    1级: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大家生活中可能觉得吸烟喝酒没有大碍,但是日积月累就可能成为癌症的“元凶”。黄曲霉素则主要存在于霉变的坚果、大米和玉米等,吃这些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清洗和储存得当。另外,如果饮酒,男性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两,女性不要超过0.5两。
, 百拇医药
    2 级: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生活中如果经常采用高温油炸、高温油烟烹制食物,接触到丙烯酰胺的机会就比较大,应尽量避免。(还有一类是2B级致癌物,指的是可能性较低的致癌物质,其可能性在动物和人群的证据都不足。)

    3 级:苏丹红色素、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这类物质动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或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可以不顾数量放心吃,因为它们虽然不致癌,但可以带来其他健康风险。此外,致癌物中还有第4级,指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

    “ 4个等级的致癌物,在饮食中的‘伤害’不可一概而论”,钟凯说,1级和 2A 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 2B 级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对于 3级和4级致癌物,更加不用担心,因为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它们可以致癌。
, 百拇医药
    致癌食物认识的误区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堪忧,老百姓对于致癌食物可谓是“谈癌色变”。不少人甚至在看到某种食物致癌后,就将该食物列入“黑名单”,不再食用。钟凯说,大家对此其实不用过于恐慌,有致癌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致癌。第一,“剂量”决定毒性,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会使身体“中毒”,比如,吃了一个烂花生,不可能马上得肝癌,但如果油炸食品、烧烤天天吃,时间长了势必会导致身体“起火”,这就很可能会和癌症挂上钩;第二,很多“致癌传言”经不起推敲。比如传言“牛奶致癌”,“带饭引发胃癌”,“微波食物致癌”等,这些都是科学性错误引起的。癌症的成因是基因遗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致癌物。

    防癌饮食的“一二三二”

    虽然说吃了肯定致癌的具体某种食物并不存在,但不当的饮食习惯确实会增加癌症风险,而这恰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相关研究表明,30%的癌症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常见的有:蔬菜水果吃得少、烹调方法不科学、进食方式不合理、高脂肪食品吃得多等,而这些都会增加患直肠癌、胃癌、肺癌等的风险。

    钟凯推荐,防癌的饮食模式应是“一足量、二不、三少和二坚持”。“一足量”是指每天摄入足量的蔬菜及水果,吃够25种食物,尽量多吃全谷类和豆类;“二不”是说要控制自己,做到不吸烟和不饮酒,远离烟草制品、二手烟及酒精;“三少”是指少吃或不吃加工过的肉类,如腌制肉、肉罐头等,并在日常饮食中少油少盐;“二坚持”是告诉大家要坚持锻炼,每天规律运动,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坚持体检,进行合理的癌症筛查。▲

    (本文由本报记者单祺雯采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