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0.03
编号:25622
企业营销不能消费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3日 生命时报 2017.10.03
     “3分钟内喝掉6杯酒,消费免单!”广东一小酒吧推出的一场营销活动,让一名应战的大一学生命丧当场。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人不理智行为造成的恶果。但究其根源,这场悲剧却反映出了不同层面的问题。

    首先,学生本人在非理性的状态下,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烈酒,除了归咎于自身行为控制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个人健康意识的缺失。其次,他的朋友和围观群众不仅没有劝阻,反而为其加油喝彩。在这些“挑战健康”的行为面前,大众的基本健康素养亟待提高。再次,组织这场夺命活动的商家,利用哗众取宠的营销手段,直接危害了顾客的身体健康。

    但要说这场悲剧的深层原因,恐怕还是不健康的酒文化。“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饭局名言。酒不再是一种饮品,反而成为测试感情的工具,甚至是升职加薪的筹码。马季先生曾用幽默的方式反映这个问题:“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员工我不要;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员工我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员工我放心;能喝一斤喝一桶,这样员工提副总”。尽管略带夸张,却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中国酒桌文化的现实。

    事实上,这次事件发生之前,社会上类似活动屡见不鲜,比如,吃10个汉堡可免单,吃“变态辣”鸡翅能抵账。这种看似新奇的营销手段,确实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无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尤其这种“挑战健康”的商业营销,不但损害消费者健康,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更多不健康的行为,助长不良风气。

    当务之急,不管是生产还是营销,企业都应当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每一项决策都要考虑是否有益于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这是底线,也是红线。企业应当更多地尝试“积极向上、有益健康”的生产和营销模式,比如一些健身类APP都鼓励用户分享他们的体验经历,这就是一种健康的传播,既能营造追求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又能有效地推广企业产品。广大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健康素养。面对大量的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服务,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选择,以清醒的头脑来分析。这样,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健康文化,鼓励健康行为,才能阻止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http://www.100md.com(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讲师 贾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