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19
编号:85358
上海,出家门就能“体检”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9.11.19
     设置智慧小屋 检测慢病指标

    上海,出家门就能“体检”

    受访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 鲍 勇

    本报特约记者 虞 晔

    从7月开始,上海杨浦区和普陀区居民发现,家门口悄悄多了智慧健康小屋,进入小屋就可以轻松自测健康指标与体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作为今年市政府实施项目,上海年内将建设80个智慧健康小屋,杨浦、普陀等区已率先试运行。至2021年,全市每个街镇都将有智慧健康小屋,逐步从居民区延伸至学校、企事业单位、楼宇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至居民家中。

    据介绍,在虹口区首个试点的智慧健康小屋,坐落在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和老年人体检相结合。周一到周五全天开放,周六、周日上午半天,创建伊始,每日人流量达90人次。居民将身份证或社保卡放在想要检测身体某项指标的机器上,就可以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根据机器语音提示,自主检查身体即可。机器能提供身高、体重、体脂、血压、体温、血氧、腰臀比、血糖、胆固醇、尿酸、心电图等体征指标的检测,检查完毕可选择打印健康报告书和指导干预方案,也可选择通过“上海健康云”应用软件进行查看。健康报告书和指导干预方案非常详尽,包括慢性病管理、个性化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压力管理等。这些机器采集的健康数据将传输到社区家庭医生平台上,方便医生快速、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给予干预。相关检查结果均可作为就医参考,居民可享受到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 百拇医药
    通过在线检测,居民还可对自身慢病风险进行评估,智慧健康小屋里配有以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为核心内容的健康教育资料。此外,“上海健康云”软件上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预约挂号、预约接种等医疗服务。

    作为上海智慧健康小屋计划的总设计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鲍勇告诉记者,智慧健康小屋的设置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智慧健康小屋与健康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社区医疗、医院、康复机构形成网络化服务系统,改变了以往健康小屋孤立存在的问题。“完整的健康管理功能包括筛查、危险因素监测、健康评估、健康促进、预防、康复等。之前的健康小屋孤立存在,导致健康管理功能被肢解,健康管理服务碎片化,不能组织和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基于智慧健康小屋的健康管理网络,为健康管理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运行模式,形成了结构清晰、功能明确、有据可依、流畅高效,具有完整健康管理功能的标准化体系。智慧健康小屋承担了既定人群的全健康管理责任,覆盖初级、二级和三级预防。不过,最重要的是智慧健康小屋需要有人维护,这是小屋成功落地并能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最好配备1名健康管理师1名、2名健康管理员。”

    鲍勇表示,智慧健康小屋的持续运营还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比如定期更换宣传展板内容,更新健康处方或指南,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小屋的日常服务与维护,最好还能开展健康课堂,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及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百拇医药(虞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