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09
编号:89856
古人抗疫 在“治未病”上下功夫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9日 生命时报 2020.06.09
     古人抗疫

    在“治未病”上下功夫

    受访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黑龙江省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中医药省级专家组专家 刘朝霞

    本报特约记者 郑文韬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里,与新冠肺炎疫情相类似的瘟疫大流行,已经几百次在这片大地上席卷。在防治瘟疫的历史沿袭中,中医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中医著作。黑龙江省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中医药省级专家组专家刘朝霞说,古人在没有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好防疫的,唯有中医“治未病”理念能给出答案。

    “未雨绸缪”,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治未病”中的“治”有管理、治理之意,中医“治未病”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特别是最为严重的前、中期,在尚无有效药物的情况下,中医药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瘟疫范畴,《黄帝内经》中记载:“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确指出了瘟疫的严重传染性。古人面对瘟疫所采取的“未病先防”,就是在健康状态下做好个人防护,通过特定方式改善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侵袭。《黄帝内经》中提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面对病毒时,“正气存内”强调维护自身正气,改善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避其毒气”指出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特别是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

    想要做到“正气存内”,除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熬夜、健康饮食、心情愉悦、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中医非药物疗法预防感染的“治未病”优势,也应大力推广,以备不时之需。

    代茶饮。古人认为,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其特点为内伏膜原(邪气在体内潜伏的部位),传变迅速。因此在使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提前口服“益气固表、清瘟解毒”的代茶饮,可避免疫疠之邪的侵入和传变,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即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等将药物佩戴在身上,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而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方法。中药香囊里中药挥发的气味,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艾灸。古人极为重视艾灸防疫,认为艾灸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juān)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在未病时艾灸。比如,唐代大医孙思邈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湿为主,或兼热,或兼寒。若能灸足三里,使脾胃中焦气机健旺,湿浊得化,疫毒自然不能伤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