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23
编号:89575
七个信号,不用穿纸尿裤了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3日 生命时报 2020.06.23
     能听懂指令 抱怨不舒服 主动提裤子

    七个信号,不用穿纸尿裤了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郑东旖

    本报记者 单祺雯

    夏季气温高,宝宝穿得少,是进行如厕训练的好时机,很多家长跃跃欲试地开始为孩子脱下纸尿裤做准备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提醒,什么时候开始如厕训练,要结合宝宝的年龄和生理发育成熟度(特别是肛门括约肌和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一起看,季节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如厕训练没有一刀切的时间。一般情况下,2岁左右比较合适,女宝比男宝可能会稍微早一些,有些女宝宝1岁半时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先从大便开始锻炼,然后逐步过渡到小便。这是因为,一天中,大便次数相对少,且便意明显,宝宝更容易掌握“要领”。

    另一方面,生理发育成熟程度是一个综合概念,需要多因素考察,通常,满足以下条件,说明宝宝能驾驭如厕这件事了。1.对坐便器或大人如厕过程感兴趣;2.能听懂照看者指令,按照要求照做;3.想上厕所时,能用语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势表达;4.纸尿裤2~3小时能保持干爽,比如宝宝睡午觉醒来,纸尿裤是干燥状态;5.在尿片上尿湿或便便后会抱怨不舒服;6.会拉下和提起裤子的动作;7.能在坐便器上自如地坐下和起立。

    有些家长抱怨,在家会主动表达尿尿或拉臭臭的宝宝,为什么出了门还是会尿裤子或拉裤子?郑东旖表示,出现这种问题,家长不必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所致。3岁以下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当外界的新鲜事物将其注意力吸引,排尿排便的注意力相对就会减少,造成“一不小心”尿裤子。所以,对于处于如厕锻炼阶段的宝宝,外出时最好还是先穿着纸尿裤,慢慢过渡。或者家长随身多带一两件裤子,以便随时给孩子更换。

    郑东旖强调,如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宝宝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很正常,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责备孩子,否则心理压力下可能会延迟宝宝“摆脱”纸尿裤的时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