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23
编号:89590
减少家庭病,先得掌好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3日 生命时报 2020.06.23
     控好油盐 按需做饭 保证豆奶 学会搭配

    减少家庭病,先得掌好勺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本报记者 李 爽

    家中的饭菜未必金贵,却总叫人吃得安稳、吃得舒坦。但国外一项针对50多万个家庭、12种常见疾病进行的调查发现,“家庭病”正在全球蔓延,家人共患一种或多种疾病的风险高达47%。追根溯源,主要是家庭饮食习惯惹的祸。

    预防家庭病,掌勺人是饮食健康的“第一道守门员”。如今,三代同堂、四世同居已不鲜见,但人多了,如何保证各年龄段营养就更难了。掌勺人不妨先加强自身营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家人。

    烹饪时懂搭配。一日三餐需“照顾”到青春期、老年期等各个阶段。家有青少年,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摄入需加强;老年人的饮食需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如果患有高血压,菜式要少油少盐。此外,全家人的饮食要多样化,每天至少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
, 百拇医药
    餐桌上讲营养。全家人聚在一起时,是最合适普及营养知识的好机会。今晚主食是粗粮时,不妨告诉家人“粗粮既能丰富口感,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做了一道清蒸海鱼,可以边吃边讲鱼类的营养;孩子不吃饭,可以抓准时机告诉大家偏食、挑食的潜在危害……慢慢的,家人也能懂得更多营养知识,吃得更健康。

    健康饮食,不妨就从下一顿开始。如果掌勺人营养知识还不全面,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原则,做出改变,做一个“慧吃”的人。

    精白米+粗粮,薯类来帮忙。餐桌上,主食必不可少。但加工后,精白米等精制谷物流失了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营养。谷薯类也是以淀粉为主,且玉米、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具备的营养,红小豆等杂豆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红薯、芋头等薯类膳食纤维丰富,都是花样主食好帮手。

    蔬果就是要“原封不动”。《中国膳食指南(2016)》建议,保证每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200~350克水果。为了让孩子多吃蔬果,不少家长把它们榨成汁,让孩子喝。但往往3~5个橙子才能榨成一杯橙汁,不仅流失80%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也被破坏,糖含量更多。所以,蔬果最好还是整着吃。
, 百拇医药
    每天一杯牛奶+一杯酸奶。牛奶是家庭餐桌的必需品,每人每天需摄入液态奶300克(相当于300克鲜牛奶、300克酸奶或30克奶酪),早餐一杯鲜牛奶、午餐一杯酸奶即可达标。此外,豆浆、豆腐等豆制品也是蛋白质、钙的优质来源,可以变成餐桌上的“常客”。

    学会吃肉增强体质。肉类能提供优质蛋白质,有助增强体质。但牛羊猪肉含较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不利健康;鱼禽蛋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多上餐桌。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鸡蛋40~50克(1个),少炸、煎。

    量勺、控油壶调口味。调料决定味道,也关乎家人健康。建议每人每天不要摄入超过6克盐,烹调油用量在30克以内,添加糖控制在25克以下。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备好限盐勺、控油壶,每顿定人定量。此外,还需注意“隐形成分”。比如腌制食品是隐形盐大户,餐桌上若出现它,当天其他菜的盐用量就要减少。

    定人定量,做饭不浪费。购买或烹饪食材前,最好先确定在家吃饭的人数,按需购买、烹饪,避免浪费。掌勺人还可以在家中实施“分餐制”,不仅安全卫生,还能养成定量搭配的习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