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22
编号:87415
三人中至少一个需康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0.12.22
     三人中至少一个需康复

    需求排前三位的是肌肉骨骼疾病、感官障碍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受访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燕铁斌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主任 桑德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主任 刘遂心

    本报记者 石筱璇

    康复与预防、临床并称为医学领域的“三驾马车”,但很长时间以来,康复医学的地位都低于临床和预防。人们不知道的是,许多疾病都需要康复训练。12月1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份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分析报告显示, 2019年全球有24.1亿人因患病或受伤需要康复,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至少1人需要康复治疗。
, 百拇医药
    康复需求远未被满足

    研究人员筛选了25种以康复医疗为治疗手段的疾病,并计算了其可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结果发现,1990年至2019年,全球需要康复治疗的人数增长了63%。全球范围内,对康复医疗需求最大的是肌肉骨骼疾病,达到17.1亿人,占所有常见病的2/3,其中又以腰痛最多;排在第二位的是听力、视力损失等感官障碍,达6.77亿人,这也是中国康复需求最多的疾病;第三位是神经系统疾病,达2.55亿人,卒中康复需求最高。此外,需要康复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有1.87亿;3700万人因心血管病需要康复治疗,其中心衰康复需求达3500万人,急性心梗130万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主任桑德春补充说,除了研究统计的疾病外,亚健康人群、体弱老年人,均存在康复治疗的需求。

    无论国内外,康复需求都尚未被满足。2019年《柳叶刀》旗下《E临床医学》发表的首个全球评估和调查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203个国家及地区中,只有111个开展了心脏康复项目;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是心脏康复项目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癌症康复方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调查显示,在427家医院中,提供外来癌症患者康复的只有45家,多数患者只能自行组织“病友”,定期做些简单的运动以缓解后遗症。
, 百拇医药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16号(医疗体育类44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写道,我国目前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从2009年的3600余家,已增加到目前的7400余家,康复床位从约5万张增加到约26万张,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数从4万人增加到了13.2万人。然而,这组数字仍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据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欧美、日本等国家康复治疗师人数一般为每10万人口30~70人。

    不同疾病各有侧重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从发达国家传入仅40余年。1996年,原卫生部正式规范了“康复医学”的定义:它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让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其手段以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很多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早期救治,死亡率在逐渐降低,但临床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这就需要跟进积极的康复治疗。不过,不同疾病的康复也有各自的侧重。
, http://www.100md.com
    骨骼肌肉类疾病。桑德春说,骨折或韧带断裂等需要及时进行针对患处的复健训练。康复师在活动项目和锻炼强度上都会予以科学指导,以保证肢体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反之,如果缺少了正确的康复训练,则可能造成关节挛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等。

    心脑血管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主任刘遂心举例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完成支架手术后,如何合理运动往往难以掌握。受到“静养”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患者不敢活动或因没能及时进行康复运动,导致器官功能废用性退化,如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活动能力下降等;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缺乏专业指导,因运动过度加重心脏损害,再次诱发心肌梗死。

    感官障碍疾病,如听力损失等。针对不同的听力损失原因,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但人体对外来物的接纳需要一个过程,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辅助听力设备才能尽快与自身感官相适应。

    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精神疾病的直接症状,但治疗过后的康复期陪伴、引导,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程度。临床研究显示,采取恰当的康复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自信,从而改善其情绪,最终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不良行为。
, 百拇医药
    康复环境未来可期

    我国康复医学的式微,有着多方面原因。比如,患者康复意识薄弱,很多人不了解也不重视康复,在医院接受急性期治疗后便“回家静养”,留下后遗症后,只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专业的康复机构及医师数量仍存在较大缺口;很多疾病的康复指南也不完善。刘遂心说,我国现行的疾病康复指南,有些是参照国外标准制订的,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特色,还需要更多国人的临床研究完善。

    值得欣慰的是,康复的重要性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国家多部委将9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2016年,康复项目被增加到30项。燕铁斌说,康复行业规范和标准制订方面的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由国内专家编写的康复医学指南已陆续出版;在分级诊疗中,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兴办康复医院、养护医院、社区康复医疗中心等;今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又出台文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疾病都需要康复,但康复途径可根据损伤程度等进行选择:急性期在综合医院康复;出院后到康复专科医院或基层、社区康复中心;康复后期则主要依靠社区和家庭。三位专家提醒,没有经过专业康复机构治疗或指导的病患,应先到综合医院“打好底子”,再转入社区或家庭,根据专家给出的方案进行训练,否则将影响康复效果或导致意外的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