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1.05
编号:87538
清代霍乱,西瓜遭殃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5日 生命时报 2021.01.05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孙伟航

    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发生后,往往谣言四起。恐慌与谣言作为疫情的“副产品”,在疫情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西瓜致病”就是一个典型。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会导致人体迅速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肌肉痉挛,患者最终会因器官急性衰竭死亡。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暴霍乱,范围广,暴发频率高,致死性强。但当时的人对霍乱并不了解,进而产生了很多谣言。

    中医认为,西瓜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等功效,是一种常用食物性药材。宋代洪皓《松漠记闻》、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汪颖《食物本草》等医书对此都有记载。西瓜还曾作为治疗霍乱(泛指类霍乱与真霍乱)的药材,王士雄在《随息居霍乱论》中赞赏西瓜对高热烦渴患者有辅助治疗功效,陈虬在《瘟疫霍乱答问》中记载的“定乱救焚汤”,药方就包含“西瓜二钱”。

    令人惊异的是,在霍乱疫情造成的恐慌情绪下,民众却将霍乱与西瓜联系起来,甚至在道光元年疫情初起时就已有类似谣言。据王世雄描述:“俗传食西瓜者即死,故西瓜贱甚。”可见,当时民众对其深信不疑,以致西瓜大幅降价。后来,“西瓜致病”在传播中愈加具象化。有人称西瓜中生出了蚰蜒(音yóu yán)、蝎子,有人说每个西瓜里都藏着毒物。

    此外,清末《大公报》也多次报道“西瓜致病”传闻:“今日街谈巷议,咸以王瓜西瓜为致疫之由,慎疾者相戒不食。因今岁西人以疫病盛行,严禁上海售卖各种水果,以防传染,盖内有微生物甚多。”

    到了民国时期,“西瓜致病”仍出现在各类医学宣传中。例如,《霍乱概论》中有一幅卫生部门制图,一个切开的西瓜上散落着苍蝇,图说写道:“示苍蝇集于剖开西瓜之上。”可见,“西瓜致病”观念流传甚广,甚至影响到卫生防疫机构。

    当时,商贩售卖水果时需要洒水来保持湿度,而水质清洁度较差,如在江水中刷马桶、排污、洗衣服和人畜混饮,导致水中潜伏大量病菌。西瓜与这些不卫生水源密切接触,造成“西瓜致病”的假象。另外,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凉,饮食不洁、过度食用或不对症误食都可能致病。

    相比以上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谣言的生成更为重要。首先,西瓜广为民众所知所食,与“疫鬼索命”等说法相比,“西瓜致病”更贴近生活,这是谣言大范围流传的基础。其次,当时许多文人医家都对“西瓜致病”进行传播。再次,清末兴起的报纸媒介进一步扩大了谣言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在未知又严峻的疫情面前,比生命更脆弱的是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民众自然会产生恐惧心理。谣言与恐慌相互作用,构成霍乱疫情之外的“心理疫情”。西瓜从“治病”到“致病”只是清代霍乱疫情中的谣言之一,希望我们能以此为戒,积极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以便在击退疫情的同时有效防止“心理疫情”。▲, 百拇医药